
九华娱乐主管-一站式!。据报道,去年1月25日,欧盟以“技术原因”为由,了与中国围绕所谓“立陶宛受经济胁迫”一事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按照WTO的规定,若12个月内不重启诉讼,此案将自动失效。如今一年之限将至,早前有消息称,由于证据不足,欧盟正考虑是否放弃继续申诉,以免最终败诉。不过,彭博社1月24日披露,受到来自立陶宛和美国压力,欧盟似乎打算在期限前先重启案件,再重新“冻结”诉讼程序,为收集证据争取时间。
事情得从2021年说起。当年8月,立陶宛政府以一种高调甚至挑衅的方式宣布,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在其首都设立所谓“代表处”。对于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遵守的一个中国原则来说,这显然是一种冒犯行为。中国迅速作出强烈反应,宣布将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采取必要的贸易措施反制立陶宛。这些反制措施显然让立陶宛感受到了压力,但它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是试图寻求欧盟的支持,将问题上升为中欧之间的争端。
有人说,2021年关系降级后,中方一直对立实施“经济胁迫”政策。事实上,中国一贯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行事,从不歧视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但双边经贸合作离不开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氛围。立陶宛允许“”势力将立陶宛当作活动平台,这势必会对中国企业的合作意愿造成重要影响。正是由于立前政府的错误涉台言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导致中国企业自发调整了经营活动,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绝不是什么“经济胁迫”。
欧盟两年前替立陶宛出头,以“经济胁迫”为由把中方告到了WTO,2024年1月又暂停诉讼,为期一年的暂停期即将结束,欧盟如果不重启诉讼,该案件将自动终止。这暂停的一年,估计欧盟内部也是吵翻天了。一边是美国和立陶宛的压力山大,一边是自己找不到证据的尴尬。说白了,就是想找个理由给立陶宛交代,又不想在WTO上输得太难看。现在,这招“拖字诀”估计是他们想出来的“两全其美”之策。但问题是,三年都找不到,一年能找到什么?
有分析认为,欧盟之所以要搁置诉讼案至今,是因为根本找不到立陶宛受到中方所谓“歧视性贸易”政策和“胁迫”的直接证据,也没有第三国企业愿意公开作证,对中国进行虚假指控。如此一来,欧盟打赢官司的希望渺茫。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诉讼案中黯然败诉,不如直接撤销诉讼更加体面。此外,在美欧关系出现裂痕的情况下,欧盟迫切需要和中方加强合作关系,撤销诉讼可能有助于缓和中欧关系,并为双方的互利合作营造积极的氛围。
其实在特朗普胜选之后,欧盟就在思考如何同这位强人领袖搞好关系。起初,欧盟认为自己只要能高举“抗中”这杆大旗,特朗普就不会对自己过于苛刻。这样即便特朗普不在意“价值观外交”,美欧仍然可以找到共识并且继续合作。然而,“二进宫”的特朗普,目前正面临着拜登留给自己的一大堆烂摊子,而中美贸易战又已经实质性失败,因此特朗普果断选择将“镰刀”挥向盟友,无论欧盟如何哀求,特朗普都不为所动。
欧盟作为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一直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秩序。当立陶宛声称受到“经济胁迫”时,欧盟认为这涉及到了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和规则性,因此选择介入并提起诉讼。尽管面临挑战,但欧盟希望通过这一行动向国际社会传递出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决心和信号。其次,立陶宛作为欧盟成员国,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盟整体利益相关联。欧盟在处理立陶宛问题时,需要平衡内部成员国的利益与外部压力。
从彭博社的爆料来看,如果欧盟在1月下旬未重新启动诉讼的话,案件将自动失效。种种迹象显示,欧盟十有八九是要撒手不管了。报道称,一些欧盟官员认为继续案件风险过大,可能会导致失败,并使欧盟看起来软弱,但欧盟成员国间的分歧依然存在。一些成员国担心放弃诉讼将削弱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立场,而立陶宛则对此深表不满,控诉欧委会未与其充分沟通。可问题是,立陶宛的不满与控诉又值几个钱呢?中国不会在意立陶宛无聊的挑衅;欧盟眼里的立陶宛,也只是一个吵闹的弃儿。
对于立陶宛,中国早就有言在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之前就明确表示,中方希望立新政府以实际行动恪守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这就是在说中国愿意和立陶宛接触交流,但两国关系恢复的基础是立陶宛承认并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立陶宛只有承认之前的错误,把非法机构驱逐出境,才有可能和中国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事情。如果立陶宛做不到这些,那之后的所有计划都会破产。
立陶宛为何要争当这个“出头鸟”?在拜登政府塑造的东欧格局下,立陶宛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几乎就是北约和欧盟手里的宠儿。立陶宛对此也是甘之如饴,仗着近乎整个西方世界对自己的支持,经常干出“以小欺大”的事情。现在立陶宛当“出头鸟”,也是一样的逻辑,说得直白点就是惯的。记得立方在“驱离”我外交官时,中方就曾表示,“保留对立方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这是一记直球警告:虽然我现在不反制,但是我保留追责此事的权利。
一个原本可以通过与中国深化合作,实现经济持续繁荣的国家,如今却因投机和短视行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据数据显示,立陶宛对中国的木材出口量在事件发生后急剧下降,大量木材库存积压,导致木材加工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工人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立陶宛的农产品及乳制品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骤降,销售量明显缩水,经济损失颇为严重。立陶宛也在努力克服俄乌冲突导致的油价急剧上涨和能源紧张状况。
新外长布德里斯最近接受采访,简直就是立陶宛外交政策的“灵魂拷问”。 他表示要恢复与中国正常外交关系,甚至喊出“必须在北京设立大使馆”的口号。这可是赤裸裸的示好!要知道,之前两国关系可是降为了代办级,大使都撤了,这回可是真·急了。布德里斯这番话,其实藏着好几层意思。表面上看,他是想修复中立关系,但这背后,却透着几分无奈和心虚。他把两国关系恶化归咎于中国,又强调立陶宛要继续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